由劉康毅兄整理之《陳氏太極拳研究》一書:『……“金剛搗碓”是陳氏太極拳最精彩、最難練,也是最具特色的一勢。《陳氏太極拳圖說》中說:“金剛搗碓,一名護心拳”,看起來是一個動作,實際上是兩種練法。左手在臍上,右手往下擊,是金剛搗碓;左手在心口處,則稱為護心拳。……陳公耕耘晚年所創訂定型拳勢之金剛搗碓六大式-青龍轉身、青龍返首、青龍縮尾、青龍長身、衝捶、恨腳,將十二纏絲勁別和八門五步十三勢,一體全現地表現出來。……其所展現的內涵是:起手和恨(震)腳是中“定",“青龍轉身"是“掤",“青龍返首"是“捋",“青龍縮尾"是右“採"左“按",“青龍長身"是“擠"和“靠",“衝捶"是“挒"勁,恨腳是挒勁和“肘"勁,“青龍縮尾"蹬出左步剷地出步為“青龍長身"時為前“進"步,衝捶落地打恨(震)腳時為後“退"步,行拳走架中“步隨身轉,身隨眼動”的要領,即為左“顧"右“盼",乃太極拳之總身法,故八門五步十三勢之要領,盡在一勢其中矣!……』
筆記:
青龍轉身:為左掤,此非單純之掤,而實為外掤內捋。
青龍返首:為右捋帶採,而此右捋中可隨時收腳及出腳,暗藏套腳及插襠之意。
青龍縮尾:本身腰勁要塌,一塌同分陰陽,右採左按(此按有上挑意,左右手合勁有螺旋意)。
青龍長身:鬆腰落襠,中氣上下貫穿,頂勁微上擎時,左立掌螺旋下切,右手轉拳。
衝捶:左手沾住對手令其落空,右捶上衝(左右手螺旋挒勁衝出),右足劃圓勾襠,腰往下塌,膝往上頂。
恨腳:雖為右捶落左掌中,其含右肘靠意,同時鬆左胯落右足,右足鬆沉下恨腳時,又沖開左足,同時落胯;內氣由原本所噤之心氣鬆合至丹田,再由丹田往下鬆至襠及足;往上涵開心間神氣貫頂(虛虛提住即可);此上下左右內外神意氣勁皆合住,一片神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